(資料圖片)
江億表示,零碳電力供給與用電需求的季節(jié)差以及大比例風光電導致日內逐時的供需差將成為電力系統必須應對的問題。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朱玥怡)隨著新能源占比不斷提升,應如何進行電力調度?2月28日,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舉辦以“中國碳中和技術路線展望”為主題的第六期碳中和技術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江億發(fā)言表示,應充分調動建筑、充電樁、電動車等柔性用電資源,實現電力調度。
江億表示,未來實現零碳下風電、光電在電源總容量中的占比將升至83%,屆時由風光作為主力電源將為整體電網的性質帶來巨大變化,零碳電力供給與用電需求的季節(jié)差以及大比例風光電導致日內逐時的供需差將成為電力系統必須應對的問題。
季節(jié)性電力供需差之外,如何解決一天內的電力調度?江億表示,除了抽水蓄能、空氣壓縮儲能、化學儲能等集中的電力調蓄能力,可通過用電終端的柔性用電資源——如建筑、充電樁、電動車實現電力調蓄,應充分利用未來私家電動車的儲能資源,建筑本體以及建筑內的儲電、電氣設備等也具有大量的電力可調蓄資源。他提出,充電樁接入到鄰近建筑的配電網中,利用建筑用電的低谷期為車輛充電,在建筑用電高峰而電網供電不足時為建筑供電等方式,可以對這些柔性用電資源進行接入和調度。
江億表示,電力系統將面臨重大變化,從集中電源向集中與分布相結合的電源轉變,從源(電源)隨荷(負荷)變轉變?yōu)楹膳c源協調,甚至荷隨源變,電網的調控保障將從完全依靠電源側的調節(jié)轉變?yōu)殡娫春徒K端共同承擔,集中和分布的儲能設施將成為保障電網穩(wěn)定運行的重要支撐。他提出,運行調節(jié)措施的變化要求設計制定新的政策機制。
(根據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文章來源:新京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