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上午,北京市8家法院集中宣判15起養(yǎng)老詐騙案。根據(jù)北京高院刑二庭負責人羅勇介紹,本次集中宣判的15件涉養(yǎng)老詐騙案件,涉及被告人100名,其中法院認定犯詐騙罪的66人,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33人,犯集資詐騙罪的1人,上述被告人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至無期徒刑不等的刑罰,其中1人被判處無期徒刑,7人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56人被判處三到十年有期徒刑,其余被告人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為被害人挽回經濟損失1100余萬元,查封、凍結的部分房產、金融理財產品等將在執(zhí)行階段變價后一并發(fā)還被害人。
根據(jù)北京法院調研分析,目前養(yǎng)老詐騙案件中,公司運營、海外項目,天價估值等已經成為詐騙分子常用的“包裝”,通常還伴有一條龍服務和情感關懷等套路,而在面對養(yǎng)老產品項目以及以房養(yǎng)老的投資時,老年人需要慎重分辨,以防落入陷阱。
160人投2400萬陷入養(yǎng)老詐騙陷阱
(相關資料圖)
今天宣判的案件中,朝陽法院審理涉及160名被害人,牽涉金額2400余萬的一起案件較有代表性:2016年1月,馮某某之兄馮某(已判決)成立并實際控制御園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有限公司、四海珍藏文化交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至2019年4月間,馮某伙同馮某某等人,招募多名員工,采用撥打電話、上門拜訪等方式,以舉辦展會等為名邀約被害人,虛構有能力幫助被害人高價出售收藏品等事實,以收取會員費、押金、展柜租金、服務費等為由騙取錢款?,F(xiàn)報案被害人160余名,其中140余名系60歲以上老年人,經濟損失共計人民幣2400余萬元。14名被告人參與詐騙錢款從10余萬元至1200余萬元不等,2019年3月15日,上述被告人被公安機關一并抓獲歸案。部分贓款及4套房產被扣押、查封在案。
朝陽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馮某某等人,采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產,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其中,被告人馮某某等9人犯罪數(shù)額特別巨大,被告人殷某某等4人犯罪數(shù)額巨大,被告人劉某某系“情節(jié)嚴重”。被告人馮某某作為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系在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主犯。法院以詐騙罪分別判處被告人馮某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六個月,剝奪政治權利二年,并處罰金;金某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六個月,剝奪政治權利二年,并處罰金;連某某有期徒刑十年,剝奪政治權利二年,并處罰金。其余被告人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至七年不等,并處罰金;繼續(xù)追繳被告人違法所得,發(fā)還被害人;在案房產、款、物及銀行賬戶等,一并依法處理。
當天,廣某某因集資詐騙案被告被北京二中院判處無期徒刑,其誘使老年人抵押自己的房產獲得資金,用于購買其公司理財產品,導致老年人“錢房兩失”,廣某某被法院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公司運營、境外背景、天價估值……法官分析養(yǎng)老詐騙五大特征
朝陽法院副院長孫京昆介紹說,近年來,隨著群眾購買力提升,投資領域日益多元化,古玩、字畫、紀念幣、郵票等收藏品投資持續(xù)升溫。大量缺乏專業(yè)知識的普通民眾涌入收藏品投資領域,因其自身拍賣、交易經驗不足,對拍賣流程、傭金比例缺乏深入了解,對收藏品估值期待過高等因素,極易成為不法分子圍獵、宰割的對象。另外,此類騙局通常以老年群體為主要對象,一些老年人希望通過收藏、交易古玩、字畫、紀念幣、郵票賺取收益,為此不惜投入大額積蓄,最后血本無歸。老年人不僅承受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同時身心健康也受到嚴重影響,其中部分老人因此產生對社會的不信任感,采取極端方式維權;部分老人被騙后精神遭受打擊而身患重病,后果嚴重。由此可見,收藏品、藝術品領域的涉老詐騙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朝陽法院根據(jù)案件審理情況,總結出此類案件具有五大特點在此提示公眾:
一是犯罪組織均采用公司化運營,架構周密,隱蔽性強。行為人多為團伙作案,在知名商圈租用高檔寫字樓辦公,而且公開招聘員工,大肆宣傳,大大增強了其欺騙性。團伙內組織分工明確,有人負責招聘,有人培訓“話術”,有人負責聯(lián)系客戶,有人擔任所謂“鑒定師”、“拍賣師”,有人負責運營網(wǎng)站,有人負責收取費用,形成完整的組織結構,被害人難以識別。且行為人在向客戶介紹業(yè)務及簽訂合同、開具收據(jù)時,均采用化名,目的為隱匿真實身份、逃避追查。
二是虛構公司境外、海外背景,進行虛假宣傳。不法分子或虛構公司注冊信息冒充拍賣公司,或從網(wǎng)上購買拍賣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和拍賣資質,以同境外著名拍賣公司聯(lián)系密切、具備海外拍賣資質、競拍價格比大陸高等特點為噱頭,成功吸引客戶眼球,進行虛假宣傳,結合在豪華酒店舉辦酒會、邀請知名人士站臺、舉行拍賣會等形式加以偽裝,具有極大的迷惑性和吸引力。
三是虛構“天價”估值,引人上當。犯罪分子為吸引顧客,在評估其藏品時,往往向收藏品賣家開出虛高價格,撩撥收藏品賣家出售欲望,以便于后續(xù)騙取其繳納宣發(fā)費用。部分收藏者缺乏收藏專業(yè)知識,多因從眾心態(tài)購入藏品,自身拍賣、交易經驗不足,對交易過程中的格式條款、違約條件知之甚少。此外,老年人對所謂的“拍賣”公司的資質缺乏辨別能力,很容易被開出的虛高價格所誘惑,甚至有些被害人在多家收藏品公司大額購買藏品,多次被騙。
四是收費名目繁多,流程完備,形成“一條龍”的詐騙套路。行為人在取得被害人信任后,采用各種名目實施詐騙,有的收取標的費、受理費、宣傳費、服務費等費用,有的以辦理會員卡有優(yōu)惠為名收取會員費,有的通過舉辦拍賣會等活動收取入場費,有的以寄送公司藏品為名收取抵押費。部分群眾上當之后為了挽回損失,甚至不得不給予犯罪分子好處來換取部分回款,以至于一再上當。
五是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陪伴需求強烈、防騙意識薄弱的特點,普遍采用“噓寒問暖”、情感溝通的方式實施詐騙。不法分子專門收集老年人的聯(lián)系方式,設計針對老年人的營銷話術,利用老年人希望通過售賣收藏品獲得利潤的心理和防詐意識薄弱的特點,以幫助老年人獲取高額利潤為誘餌,騙取老年人的信任。部分老年被害人文化素質很高,對新鮮事物有一定的接受度,但又缺乏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和獲取信息的渠道;還有一些老年人因子女不在身邊,晚年生活孤單,容易對詐騙分子產生信任,導致反復被騙,甚至有的老年人直至案發(fā)還對詐騙分子抱有幻想,拒不報案。
法院:養(yǎng)老項目、保險、以房養(yǎng)老等六種詐騙多發(fā)類型
羅勇介紹,通過對北京法院今日宣判以及已審結的養(yǎng)老詐騙案件進行梳理、分析,北京高院發(fā)現(xiàn)本市涉養(yǎng)老詐騙案件主要存在以下六種類型:
一是以提供“養(yǎng)老服務”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犯罪。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推動老齡事業(yè)和產業(yè)協(xié)同發(fā)展,國家提出“構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樣化的養(yǎng)老服務體系”,著力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廣大老年人群體打造一個適老宜居的社會環(huán)境。不法分子瞄準了老年人對養(yǎng)老服務的實際需求,打著國家政策旗號,以旅游考察、預售養(yǎng)老床位、介紹對象等名義,誘騙老年人到所謂的養(yǎng)老基地、福利院參觀游玩或與相親對象見面,虛構養(yǎng)老服務項目,以辦理會員卡、購買養(yǎng)老床位、預交養(yǎng)老服務費用、婚介介紹費等手段,騙取老年人錢財。三中院今日宣判的吳某詐騙案,犯罪分子吳某以幫助被害人繳納養(yǎng)老院費用、代請護工等事項,多次騙取80多歲高齡老人張某錢款后逃匿。
二是以投資“養(yǎng)老項目”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犯罪。我國支持普惠養(yǎng)老服務發(fā)展,倡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為老年人提供服務。不法分子趁機推出所謂“養(yǎng)老項目”以開辦養(yǎng)老院、購買養(yǎng)老公寓、入股養(yǎng)生基地等為由,以售后定期返點、高額分紅為誘餌,誘騙老年人參與投資,集資后因運營不善而資金鏈斷裂,更有甚者直接攜款潛逃,造成老年人血本無歸、甚至傾家蕩產。一中院宣判的劉某某等32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犯罪分子利用部分老年人喜愛跳廣場舞的特性,以組織跳舞之名吸引老年人注冊該公司的APP,后通過該APP平臺向老年人進行非法集資,因經營不善,造成所吸收的資金無法返還。
三是以銷售“養(yǎng)老產品”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犯罪。為繁榮養(yǎng)老服務消費市場,國家支持企業(yè)積極開發(fā)安全有效的老年產品用品。不法分子瞄準老年人青睞的養(yǎng)生、保健、收藏品等領域,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的迫切心理及鑒別能力不足等特點,采用免費旅游觀光、情感陪護、虛假宣傳等手段,采取免費發(fā)放禮品、商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會議營銷、養(yǎng)生講座等方式,誘騙老年人購買價格虛高的保健品、藥品、收藏品或者假冒偽劣產品。專項行動以來,北京法院審結的養(yǎng)老詐騙案件中涉“收藏品”“保健品”詐騙案共計14件,數(shù)量占比最高。剛才朝陽法院詳細介紹了涉收藏品詐騙案的詳細情況。今日豐臺法院宣判的3件案件均為涉“保健品”詐騙案,犯罪分子招募多名銷售人員,使用專門話術或通過組織“健康講座”、現(xiàn)場診療等方式,將食品吹噓成具有治療功效的保健品,騙取多名老年被害人的錢款。
四是假借“以房養(yǎng)老”,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犯罪。“以房養(yǎng)老”是我國一種新的商業(yè)保險類別,其豐富了養(yǎng)老保障方式,有利于提升老年人養(yǎng)老保障水平。不法分子打著國家政策的旗號,營造“養(yǎng)老恐慌”,利用老年人金融防范意識較差的特點,惡意設套,以“房本在家無用”“不耽誤自住或出租”等話術,誘騙老年人簽訂房地產抵押擔保的借貸合同或相關協(xié)議,將抵押房屋獲得的資金購買其推介的所謂理財產品,后借助訴訟、仲裁、公證等手段,非法占有老年人房屋。二中院今日宣判的廣某某集資詐騙案,犯罪分子誘使老年人抵押自己的房產獲得資金,用于購買其公司理財產品,導致老年人“錢房兩失”,廣某某因其犯罪行為,被法院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五是假借代辦“養(yǎng)老保險”,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犯罪。為保障職工、居民、村民老有所養(yǎng),法律對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城鎮(zhèn)居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均有相應的規(guī)定。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渴望晚年生活有所保障的急切心理,謊稱社保局等部門工作人員或者冒充銀行、保險機構工作人員代辦“提前退休”“養(yǎng)老保險”等,騙取老年人的材料費、好處費。西城法院審結的王某某詐騙案,犯罪分子謊稱可以為被害人補繳養(yǎng)老保險,讓被害人退休后享受保險待遇,收取被害人“保險費”后并未用于保險補繳,而是據(jù)為己用。
六是假借開展“養(yǎng)老幫扶”,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犯罪。中華民族素有尊老敬老愛老之傳統(tǒng),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健康上需要關懷、生活上需要陪伴等需求,以義務診療、心理關愛、直播陪護、慈善捐助、志愿服務、組織文化活動等形式獲得老年人的信任,對老年人實施詐騙。石景山法院審結的李某某等人詐騙案,犯罪分子為實施犯罪專門成立公司,在互聯(lián)網(wǎng)低價購進保健品,招募大量業(yè)務員,在北京多個區(qū)縣社區(qū)以免費醫(yī)療咨詢、義務診療等噱頭拉攏老年人參加講座,冒充知名三甲醫(yī)院的名醫(yī)為老年人“號脈”“看病”等,獲取老年人信任后夸大病情、虛構保健品為特效藥品,高價出售給老年人,騙取老年人錢款。該犯罪集團流竄作案,犯罪時間長、手段隱蔽,社會危害大,部分老年人因聽信所謂名醫(yī)建議中斷原本服用的正常藥物,延誤正常治療,造成嚴重后果。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