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半導體產業(yè)界最近再起波瀾。美國總統(tǒng)拜登在白宮舉起晶圓和芯片的畫面猶在眼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與英特爾等芯片制造商聯合組建了新的游說團體,試圖通過向美國政府施壓來獲得芯片制造補貼。根據官網消息,這個新團體的名字叫做美國半導體聯盟(SIAC)。該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引發(fā)了熱議。
成立聯盟,目標爭取芯片制造資金
“美國人沒有理由等待了。”拜登曾經讀過一封要求支持芯片產業(yè)發(fā)展的聯名信,透露出了美國半導體業(yè)界的焦慮情緒。根據SIAC官網上的消息,美國半導體聯盟涵蓋了全球主要的科技巨頭企業(yè)和芯片大廠,不僅包含美國半導體行業(yè)協會(SIA)的主要成員,還包括亞馬遜云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蘋果、AT&T、思科系統(tǒng)、通用電氣、谷歌、惠普企業(yè)、微軟和威瑞森通訊等科技公司,總計共有64家企業(yè)。如此多的國際知名企業(yè)聯合在一起,其實動機也非常簡單,那就是加強芯片制造能力。
與之前白宮方面直接要求相關廠商“優(yōu)先生產汽車芯片”的施壓方式不同,SIAC在官網上這樣表示:“美國半導體聯盟呼吁國會領導人撥出500億美元用于國內芯片制造激勵和研究計劃。SIAC的使命是推動促進美國半導體制造和研究的聯邦政策,以加強美國的經濟、國家安全和關鍵基礎設施。”
近日,英特爾首席執(zhí)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指出,美國半導體制造力已經下滑到僅占全球總量的12%,而亞洲和中國地區(qū)制造了75%的芯片,他強調這是非常危險的。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新成立的SIAC將主要致力于督導美國政府支持其國內半導體制造業(yè)的發(fā)展。SIAC方面稱,聯盟成立的重點任務是要幫助《為美國芯片制造法案》(CHIPS for America Act)爭取資金。據了解,該法案在今年早些時候已公布于眾,批準了所需的半導體制造激勵措施和研究計劃,卻沒有提供資金。從這一點來看,SIAC的成立似乎更多是出于商業(yè)利益的考量。
帶來的影響幾何?
盡管企業(yè)巨頭成立聯盟,但是最終的結果能否與初衷一致,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從全球范圍來看,Gartner研究副總裁盛陵海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SIAC的成立可能會加強美國在半導體產業(yè)的統(tǒng)治力和領導力,會加強美國在半導體產業(yè)鏈的控制力。
Hinrich基金會研究員、新加坡國立大學講師亞歷克斯·卡普里指出,因為美國正大力將半導體價值鏈與技術轉移回美國,并設下保護網,這讓“中國大陸提升芯片產業(yè)的努力更具挑戰(zhàn)性”。
從聯盟中眾多企業(yè)的角度來看,芯謀研究研究總監(jiān)王笑龍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SIAC的成立是基于企業(yè)間的共同利益,是企業(yè)統(tǒng)一的發(fā)聲和游說組織。“企業(yè)希望通過成立聯盟從美國政府那里爭得更多資金上的支持,也希望美國政府能夠減少對中國半導體市場的干預。”王笑龍對記者說。
但也有專家認為,聯盟的成立是一回事,美國國會同意聯盟的請求是否撥款又是另一回事。在這位專家看來,美國國會更多地還是會關心國計民生的問題。SIAC對自己的定義是:美國半導體聯盟——一個由半導體公司和一系列重要行業(yè)的主要下游半導體用戶組成的跨行業(yè)聯盟。對于這個擁有來自不同國家公司的聯盟,美國國會不一定愿意投入大筆資金來解決它的訴求,因為最終的受益者很可能不只是美國企業(yè),還有更多來自其他國家的企業(yè)。
全球芯片市場大約有4500億美元的產值,而中國大陸占到其中的2/3左右,中國大陸在全球芯片市場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視。此外,在SIAC給出的60余家成員名單中,盡管沒有一位聯盟成員來自中國大陸,但很多聯盟成員的業(yè)務重心都在向中國大陸傾斜,這其中包括高通、博通、輝達、思科、ARM和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