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道雜物堆積有多可怕?近日一則視頻顯示,有救護人員抬著病重老人下樓時遭遇重重障礙,先在欄桿處遇到自行車,又在拐彎處碰到大木柜,費盡周折才走出來。
公共空間堆放雜物是個老問題。事實上,不僅樓道,單元門口、消防栓旁、電梯平臺等,都是重災區(qū)。存放之物也是五花八門,大件如電動車、自行車,小件如玩具布偶、笤帚簸箕。雜七雜八摞一塊,不僅看著糟心,同樣暗藏隱患。有些物品本身就易燃易爆,即便無害,長期堆置,也易滋生蚊蟲病菌。更關鍵的,公共通道梗阻,一旦發(fā)生意外,救援遲一秒,生命受到的威脅就多一分。
公共空間不是“私人儲物室”。保持空間整潔,維護生命通道暢通,是文明素養(yǎng)的要求,更是必須嚴守的規(guī)矩。根據(jù)我國相關法規(guī),圈占消防設施和器材,占用、堵塞、封閉消防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通道都屬于違法行為。而就北京來說,上月起付諸實施的《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明確提出,要重點治理“在樓道等公共區(qū)域堆放雜物”??梢哉f,亂堆雜物占用公共空間,決非個人小節(jié),而是涉及違規(guī)違法的大問題。只有從法治的高度認真審視,這一頑疾才能找到破解的線頭。
樓道“攔路虎”不能沒人管,為此社會呼吁已久??蔀楹蔚览矶级⒎ㄒ?guī)已有,卻屢屢陷入治理難?著眼現(xiàn)實,有的是“僥幸心理”作祟,“之前這么放,不也沒出事嗎”;有的是“占便宜”心態(tài)主導,“別人都占地兒了,我不放就虧了”,但歸根到底,還是執(zhí)法過于寬松軟。批評兩句,罰點小錢,難免一切照舊。從這個意義上說,向陋習開戰(zhàn),必須以嚴查倒逼守規(guī),讓痛感逼出文明。一旦發(fā)現(xiàn)公共空間雜物堆積,務必找到責任人,該清理一定及時清理,該處罰必須嚴格處罰。當然,這一過程中也應有堵有疏。如自行車不能放樓道,小區(qū)有無集中安置點?居住條件狹小、儲存空間不足,社區(qū)有無可租賃和周轉場所?在這其中,不妨發(fā)揮共治共管經(jīng)驗,大家商量著找出最優(yōu)解。
文明社會,宜居生活,惠及你我。誰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安全、整潔、美觀。以硬性規(guī)則約束人們的行為,堵住“懶”“散”“占”劣習。在此基礎上,以貼心服務讓生活更方便。久久為功,文明習慣終將養(yǎng)成。(湯華臻)
標簽: 樓道堆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