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重慶酷熱難耐,重慶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楊棟華卻沒有休假,和團隊成員在實驗室忙碌著。這兩天正是其項目一個關鍵的驗證點。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重慶市科技局獲悉,2019年以來,該局逐步擴大對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的改革試點工作范圍,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創(chuàng)新空間,激發(fā)科研人員的創(chuàng)新活力,今年將對所有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實行“包干制”。這樣一來,科研人員的主動性更強,積極性更高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項目實施全包干 科研自主性更強
長期以來,我國科研項目經費使用采取預算制,即科研經費要按照預算要求來使用。
2019年,重慶率先在全國啟動實施科研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在11個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市級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經費“包干制”試點,即經費用途包干、經費使用包干、項目實施包干。其中明確經費支出不設科目限制和具體比例限制,與項目研發(fā)活動直接相關的支出據實開支,實行項目負責人簽字報銷制,并且在項目考核指標不降低的前提下,項目負責人可以自主調整項目技術路線、實施方案以及項目組成員。
“以前申請科研項目要經費預算,如果后期要調整就要申請再層層審批。往往審批下來,實驗的關鍵節(jié)點也過了。”楊棟華說,現在汽車、航空領域材料輕量化是熱點,但如何讓這些不同的材料焊接更牢固可靠是一大難點,也是他正在關注研究的領域。去年這一研究申請到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研究進展非常順利,目前正在進行一種新材料的關鍵驗證。實施了“包干制”,實驗中要進行技術路線的調整、實驗材料的購買團隊自己就能決定,不用再走調整預算流程。
“‘包干制’不僅解決了‘買醋的錢不能打醬油’的情況,還讓科研經費更能用在‘刀刃’上。”重慶理工大學科研院副院長馮晉說,學校還實施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使用“包干制”,設立了橫向科研項目的結余經費“個人發(fā)展基金賬戶”,如合同中沒有約定的,項目負責人根據實際情況將結余經費轉入個人橫向結余經費賬戶中,并由其統(tǒng)籌“包干”用于科研項目的后續(xù)研究。
2021年度重慶市科技局進一步擴大改革試點范圍,對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博士后項目、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均實行項目經費“包干制”,涉及立項項目1505項。
重慶市科技局基礎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改革,一定程度解決了科學研究路徑不確定性和經費管理具體化之間的矛盾,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員,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經費支配權,進一步激發(fā)科研人員創(chuàng)新活力。如重慶交通大學2020年上半年實施“包干制”后,校內各類縱向項目申報數量提高了約8%。
簡化管理報銷流程 為科研人員減負
“以前一到結題季,至少要提前兩三個月做準備。”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張洪說,在準備的材料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要準備財務報銷的各種票據,如果有預算調整,就需要寫說明到科研處申請調整,再找學校領導簽字,“時間就消磨在這一來二去中”。
圍繞解決“報銷繁”問題,重慶市強化項目負責人責任制,賦予項目負責人經費支配權,實行項目負責人簽字報銷制,項目結題前項目經費決算表報項目單位職能部門備案管理。試點單位按照改革精神,進一步簡化報銷審批流程,為科研人員切實減負。如重慶交通大學通過流程優(yōu)化和信息化建設,顯著減少了科研人員對于科研項目經費使用、技術方案調整等一系列問題的報批流程。重慶理工大學全面實行網絡電子化報賬流程,科研人員通過網上財務系統(tǒng)提交相關報賬材料,經財務處審核通過后,打印紙質報賬材料即可,大大減輕了科研人員“跑財務”負擔。
重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的同時,他們將科研倫理、作風學風、經費使用等納入科研誠信管理,通過發(fā)揮監(jiān)督和誠信建設的作用,營造良好的科技創(chuàng)新環(huán)境。
標簽: 項目經費